青岛炼化:习惯性领跑一

时间: 2023-09-16 04:20:57 |   作者: 潜污螺旋离心泵

  青岛炼化实现连续9年炼化企业“能效领跑者”第一名、首个“水效领跑者”第一名。

  2008年,作为我国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单系列千万吨炼油项目,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炼化)以现代化大型炼化矩阵的形象,巍然屹立在胶州湾之畔。地处齐鲁大地之中,依傍海洋之畔,青岛炼化带着浩瀚气韵,撑起宽阔襟量,始终把节能提效放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首要位置,成为中国石化节能标杆企业、全国石油加工行业“能效领跑”的排头兵。

  在不久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20年度能效领跑者”的公示名单中,青岛炼化公司连续第9年以原油加工行业第一名的成绩占据第一,创造了原油加工行业能效领跑奇迹。同时,水效在原油加工行业中也拔得头筹。

  水效、能效双领跑,见证了青岛炼化在建厂之初确定的“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目标的实现,从开工到现在13年的成长之路,描绘了一幅绿色的壮丽画卷。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对于傍海而生的青岛炼化,“吃水”却没那么容易。因为,青岛是座缺水的城市。

  青岛炼化设备部主管丁建一辈子和水打交道,是公司有名的水务专家。在他眼里,青岛炼化重视水效的思想,从诞生伊始就刻入基因;水效提升的过程,则记录了企业乃至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历程。

  开工伊始,青岛炼化原设计引用地表水,最初的压力没这么大。随着青岛市不断兴盛、工业发展,城市用水量逐步增大,地表水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的需求。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了生产,青岛炼化引用黄河水,孰料水质比较差,含盐量比地表水至少增加了两倍,对整个企业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009年,青岛炼化进行探索摸索,不断技改,先后投入节水基础项目大概十五六项,提升公司的用水水平。

  年轻的青岛炼化气势正猛,以一往直前的姿态很快便新建了很多装置,产能从1000万吨/年升到1200万吨/年。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炼化是第一用水大户,每天用水在3万多吨,占新区一天耗水量的10%。

  而后,青岛炼化引进了市政中水,让节水更进了一步。多年来,在提升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凝结水回收率等方面,公司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造。整个工厂厂区奉行凝结水应收尽收理念,回收率平均在78%以上,大大超出了总部对炼油企业的要求,排名前列。

  近年来,青岛的雨水比较充沛。过去,雨水主要蓄积在监控池,只要监控雨水水质没问题就直接排海。可雨水也是非常好的资源呀!青岛炼化不肯放弃这从天而降的水资源,开始望天看雨。他们尽量做好雨水监控工作,只要天气预报下雨的话,就提醒监控池收集雨水,尽可能再回用。“今年光回用雨水就好几十万吨,雨水没有成本,好好利用甚至有可能达到上百万吨。”青岛炼化副总工程师刘承说。

  在公用工程部党支部书记张波看来,这些年来,随国家和中国石化总部的大力宣传,节水节能意识正在慢慢地提高,大家才能够去实实在在地去思考、重视,付诸实施。

  适逢周一,生产部专家王寿彰只能从夹缝里挤出一点时间接受采访。提起节水节能,他总结的一点就是“思想重视”。公司每天早八点都会准时开展生产调度会议,领导一定参加,所有的问题要求都能一下子传达到最基层,而水效能效是永远的议题。

  “能回用的我们都回用,符合目前国家的发展的策略,实现循环经济。”丁建说着。毫无疑问,他们已把节水做到极致。

  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检验计量中心支部书记林立根每天都要问的问题。

  林立根试图用足够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他的工作:比如公司今天进了2万立方米水,第一个关接完要输送到公司罐区,第二个关口则要保证弄明白这2万立方米水消耗的去向。“计量其实就是建立平衡系统。通俗一点讲,检验计量中心把着青岛炼化的进口关和出口关,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收入和支出,和能效息息相关。”林立根说。

  如此一来,准确性成为重要的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计量器具要可靠,计量数据要准确,整个计量过程要受控。

  公司现在水的种类慢慢的变多,计量器具的配备也随之增加。硬件上的投入只是一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在于管理。

  “管理无止境,精细化也是无止境的。”林立根说。在他看来,精细化管理意味着能效还有提升空间。比如原来误差的要求是千分之五,那我们能不能把误差范围减少到千分之三?误差减少就等于损耗减少,就等于管理上的水准也提高了。

  同是炼化企业,青岛炼化的水效能效为何年年跑在前面?归根结底赢在管理的深度和管理的广度。

  青岛炼化的管理领跑并非一蹴而就。2013年,针对员工认为能耗、环保指标连年进步已无多少潜力可挖的看法,青岛炼化领导班子提出了“精细管理无止境、挖潜增效无止境、人的潜能无止境”的理念,推进精细管理常态化,从日常生产运行中挖掘潜力。

  正是在这样的引领下,精益管理才成为一粒粒种子,在青岛炼化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公用工程部班长邵强说,越是基层越要求精心操作,加强系统的运行控制。以循环水操作为例,他们会根据钙、碱和氯等成分的分析数据,合理调配新鲜水及城市中水的用量。从源头抓起,保证污水达标回用的水质,减少新鲜水的耗量。

  精益管理难度大吗?炼油一部副经理王继虎坦言不大,难就难在日常管理坚持下来的过程。“你不能说这个月能耗挺好,下个月就不行了。必须每个月、每天、每个班、每个人都得坚持到底。”

  水滴石穿。为提升水效能效,他们每天早晨6点和下午3点都要提交物料平衡表,为的就是跟踪监控前24小时装置物料的耗能数据,发现漏洞,解决问题。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为了吃下水效和能耗这两道硬菜,青岛炼化更是把精细管理不断拆解细化,落到每一天,每个人。

  生产技术部党支部书记王军介绍,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在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上,公司领导要求,在全厂范围每个月对直供效率进行统计和通报,根据单装置的同比环比结果,直供效率水平最好的时候达到了84%。这在中国石化系统内部处于领先水平。

  青炼人爱说一句话:不能大马拉小车。换句话说,就是要向技改要效益,向生产优化要效益。

  今年,青岛炼化优化了凝结水回收利用流程,不但简化了回收流程,而且避免了凝结水先冷却再加热的能源消耗。

  “实际上,凝结水的利用就是相当于一个低温热的利用。”储运部副经理于广军解释说。由于罐区部分是自动脱水器,用低压蒸汽有一些浪费,所以,他们参考其他单位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把现有系统管线产生的凝结水,送到自动脱水器。如此一来,35台自动脱水器由原来的低压蒸汽作为伴热,改为低压凝结水伴热再回收,相当于转了一圈又回去了。

  这一措施成效显著。按照冬天普遍防冻防凝这5个月来算,从每年11月到来年3月,可节约低压蒸汽将近4800t。

  近两年,青岛炼化在电能、管廊伴热等方面也进行节能改造,均取得不错的成果。

  炼油二部支部书记曲铭卿介绍,运行部组织技术骨干重点攻关,进行催化烟机马刀型叶片改造,改造后相比改造前烟机回收功率提升2900KW,年节约电费1200余万元。烟机改造仅投资850万,投资回报率为144%。该项改造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创造了烟机最长周期运行纪录800天。优秀的成绩,让其得到总部科技部的验收和推广。

  为了逐步提升能效,设备部组织运行部定期开展机泵能效分析,本着工艺优先、安全第一的原则,不断探讨分析。去年,从全公司2000多台机泵中筛选出27台效率低下或高耗能的机泵进行节能改造。他们从选型、安装、操作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出发,量体裁衣,针对每台泵实施不相同的改造方案,确保改造后的经济性及运行可靠性。8月以来,先后完成了催化P302A增加永磁耦合器、加氢裂化P203B及P6301A/B改小叶轮、焦化耐磨水泵P405A更换高效泵头的节能改造项目。改造完成后的5台泵运行稳定、可靠性提升,满足工艺需求,且节约能源的效果显著,年节电达148.71万度。按照每度电0.5元计算,降费74.36万元,年投资回报率达到223.83%。

  青岛炼化一直坚信先进的节能技术应用将为能效提升提供巨大的推动力,选择合理、高效的节能技术成为关键。

  “十三五”期间,公司通过对标分析与技术攻关,优选并实施了38个“能效提升”项目,累计投资达8000多万元,节能量达2.4万吨标煤/年。这其中,既包括重整四合一炉增加余热回收系统、催化烟气轮机节约能源改造、循环水场整体优化等“大西瓜”,也不乏空冷与机泵增加调速装置、冷却器循环水串联利用、局部保温效能提升以及照明节能改造等“小芝麻”。这些好的点子均来源于日常对生产运行的精益管理、对节能潜力的深挖细琢。

  一个世界领先的千万吨级炼化企业,要多少员工?青岛炼化的答案是600余人。

  有人称青岛炼化有“三高”,即:高素质的员工,运用高水准的管理手段,运行高水平的炼化装置。

  王寿彰自豪地将其总结为“基础比较好,成长基因比较好”。因为从创建伊始,青岛炼化就是按照国际一流打造的。他们招聘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才作为管理者,“不用交学费”;又招聘了一批素质高的重点高校大学生和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操作骨干,保证了工作的高效执行力。

  高素质得益于全流程培训制度,青岛炼化的员工个个都是具备全局意识的多面手。他们从不局限于站在某一个岗位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视野开阔,能够从流程的优化的角度去考虑怎么做好节能工作。

  “高素质队伍就在于,大家都有高水平的意识和思想,任务一安排就能努力做到位,而不是要人跟在后面要成绩。”他进一步解释。

  人尽其用,物尽其力。在青岛炼化,考核往往以竞赛来调动主动性。邵强举例,比如运行部的水务指标竞赛,竞赛内容有水耗、电耗、水质合格率和操作平稳率等,囊括了班组的所有岗位。竞赛每月公布一次排名,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目的是把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大家深知,创新创效不是一阵风。要实现它的持续性,就要一直地针对日常操作寻找可优化的细节。而其中,“金点子”尤为深入人心,对节能减排的作用巨大。

  “高手在民间。”储运部副经理于广军说。一线操作人员在现场的时间最多,因此对哪个环节有可能节能心里最有数。公司需要做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舞台,给他们提供一个实现“金点子”的渠道。

  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是金点子,在经过足够的讨论和论证后,可行度高的,生产部会一一落实。“去年征集精选了将近20多条,一些老师傅真的是把这些年来的工作经验都贡献出来了!”于广军说。

  创新需要方方面面的学习。运行部每年都根据员工个人的需要,采购学习书籍,下发班组,激发员工主动学习的兴趣。

  为了持续提升能源绩效,青岛炼化创造性地建立了全员“渐进追赶”的能源管理模式。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比较,青岛炼化制定了每套装置、每个运行部的能效指标,周讲评、月考核、季总结,把已创下的高指标作为下一个周期“渐进追赶”的基准指标。

  正因如此,青岛炼化在“十三五”期间,炼油综合能耗指标完成55.71吨标油/吨,较“十二五”下降2.4%;单因能耗指标稳步下降至6.49千克标油/吨,较“十二五”初期下降7.4%。

  还需要询问青岛炼化如何当上领跑者吗?因为它一腔孤勇,披荆斩棘,从始至终保持着一往无前的姿态,一刻不停地朝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