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孚高科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4-18 20:24:13 | 作者: 米乐m6官网app入口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2023年是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汽车行业虽受到年初燃油车购置税及新能源车国补退出、价格战等多重因素扰动,但在国家及地方促消费和稳增长政策支撑、新能源汽车及海外出口高增下,全年销量呈现“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实现较快增长。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0%,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
2023年,经济复苏、消费回暖,物流需求增加,同时油汽价差支撑燃气重卡爆发,叠加国四淘汰报废以及一带一路政策和俄乌冲突拉动出口高增,全年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2023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其中全年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32.2%。
从分车型产销看,2023年,货车产销均完成353.9万辆,同比增长27.4%和22.4%;客车产销分别完成49.8万辆和49.2万辆,同比增长22.5%和20.6%。
从细分车型来看,货车细分品种中,所有车型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其中重型货车增幅最显著。重型货车销91.1万辆,同比上升35.6%;中型货车销10.7万辆,同比上升12.0%;轻型货车销189.5万辆,同比上升17.1%;微型货车销62.6万辆,同比上升23.6%。在客车细分品种中,轻型客车销量呈较快增长,中型和轻型客车微增。其中大型客车销5.4万辆,同比增长4.0%;中型客车销3.8万辆,同比上升3.8%;轻型客车销40.0万辆,同比上升25.1%。
2023年,商用车市场中仍以传统燃料为主,柴油汽车、汽油汽车分别占全年商用车市场的52.6%和31.9%;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占比约10.7%,其中纯电动占比最高达10.2%;其他替代燃料占比仅0.19%;燃气车则在油气价差增大、经营成本优势凸显支撑下,占比达4.7%,较上年度提升3.3个百分点。
2023年,乘用车市场年初受到政策切换及行业价格竞争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回落明显,但在国家及地方消费提振政策频出、新能源及出口强势拉动下,销量逐步回升,全年产销保持双增,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海外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自主品牌在产品竞争力不断的提高、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走高及出口高增支撑下,全年市场占有率达56%。
车企供给多元化、原材料价格持续降低下价格战蔓延,叠加购置税减免延续、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作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放量,2023年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5.9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668.5万辆,同比增长24.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280.4万辆,同比增长84.7%;燃料电池汽车销量0.6万辆,同比增长72.0%。
2023年,宏观经济修复没有到达预期,房地产持续低迷、基建需求较弱,但海外市场表现较好,工程机械行业总体保持增长;农业机械则在农耕需求回升下有所提升。2023年,工程机械用柴油内燃机销量89.3万台,同比上升8.6%;农业机械用柴油内燃机销量155.6万台,同比上升22.4%。
2023年,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基本匹配,受宏观经济环境、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贵金属价格下降、天然气重卡及海外出口市场表现突出等因素叠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9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46.28%。
公司从事的主体业务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拥有节能减排、绿色氢能、智能电动、工业及其他等四大业务板块。报告期内主要销售产品为柴油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后处理系统、进气系统、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电驱系统核心零部件、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舱内核心零部件、制动系统核心零部件等。
1、柴油燃油喷射系统,包括高压油泵、高压油轨、喷油器、滤清器等产品,大范围的使用在各档功率的柴油机,为各类载货车、客车、工程机械、船用、农机、发电机组等配套,可满足车用国六、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法规,在产品品种、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头羊。在做好与国内主机配套的同时,部分产品向美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出口。
2、尾气后处理系统,包括柴油净化器、汽油净化器、天然气净化器、消声器、催化剂等产品,可满足车用国六、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法规,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和生产能力均处于国内领头羊,大范围的应用于传统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非道路机械等领域,可为主机厂家产品升级换代提供有力的支撑。
3、进气系统,包括柴油增压器、汽油增压器、天然气增压器等产品,可满足车用国六、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法规,应用场景范围涵盖商用车、传统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发电机组等多领域,为国内各大主机厂和整车厂提供配套。
4、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包括膜电极、双极板(石墨、金属)、催化剂及BOP关键零部件(如阀类、泵类、空压机关键零部件等)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厂家、储能公司可以提供配套。
5、电驱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机轴、端盖、水套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或电驱系统厂家提供配套。
6、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电子油泵、电子水泵、节温器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公司可以提供配套。
7、舱内核心零部件,包括汽车座椅总成、座椅骨架、电动长滑轨、减震器等产品,主要为国内主流商用车、乘用车公司可以提供配套。
8、制动系统核心零部件,包括机械真空泵等产品,主要为国内外主流乘用车公司可以提供配套。
公司遵循“做精品、创名牌、实现价值共同增长”的经营理念,实行母公司统一管理,子公司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母公司负责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在财务、重大人事管理、核心原材料、质量控制、研发技术等方面对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指导及考核。子公司以市场的订单管理模式安排生产,使子公司既保持产品统一的品质,同时有利于及时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和节约物流成本,保持产品生产供应的及时性,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灵活的经营销售的策略、规范的开发程序来满足多种类型客户的需求、保证客户开发计划的顺利进行,争取更多的客户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公司成立了战略客户互访机制,公司高层定期对客户进行走访或接待客户来访,举办高层战略会议、专项合作交流等活动。对公司战略客户实行特殊化管理,建立由公司分管领导、大客户经理、市场部、事业部组成的四位一体协同组织,做好客户的真实需求分析与管理、客户满意程度调查分析等。同时,公司通过信息技术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对客户的真实需求反应速度,通过呼叫中心、客户数据仓库、商务智能、移动电子设备、网络会议等现代化技术工具来辅助客户关系管理。公司推进现存业务与新业务协同营销,加强与现存业务客户在新业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新客户,发展潜在客户。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1、行业和品牌优势。企业成立于 1958年,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慢慢的变成了国内汽车零部件著名制造商,与国内各大主机厂、整车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现有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主要营业产品车用燃料喷射系统、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进气系统和制动系统部件、氢能核心部件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公司是中国内燃机行业排头兵企业、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排名35名。
2、技术与产品的优点。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技术探讨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及多个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主要围绕车用燃料喷射系统、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进气系统、制动系统部件和氢能核心部件、智能电动等业务进行技术创新与产品研究开发。公司掌握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基本的产品技术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近年来,公司在绿色氢能、智能电动等领域进行重点战略布局,设立新能源001258)与网联技术研究院,形成了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电驱系统核心部件、热管理系统部件、智能感知模块等产品技术研发能力。
3、管理与制造优势。企业具有完善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流程,建有财务共享平台,可实现组织与人员、业务与核算的有效迁移与稳定运营;建有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平台,可保证组织、人事、薪酬、考勤基础数据的及时准确规范;建有采购共享系统,打通了企业与供应商的信息互联,实现采购流程闭环管理;推行具有精益理念的威孚生产系统(WPS),建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生产制造、质量保证、成本控制及产品交付能力。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着力点,持续打造具有威孚特色的国家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推进云计算及5G网络应用,可有力支撑公司未来业务发展。
4、营销与服务优势。企业具有稳定专业、经验比较丰富的经营销售团队,能按照每个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服务,客户关系融洽。公司对长期战略客户,建立由分管领导、大客户经理、市场部、事业部组成的四位一体营销协同组织,公司管理层间定期互访,推进交流与合作。企业具有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建有售后服务网、智能服务平台,在全国设立特约维修技术服务站,定期对终端用户进行使用保养维护和故障分析判断培训,可为客户提供快速、及时、专业的全方位售后服务。
5、人才团队优势。公司管理层团队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良好的行业声誉。公司关注员工成长,重视核心人才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了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技术人才,建立了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公司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较完善,持续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公平的价值实现平台。公司注重对员工的服务与关怀,通过员工自助平台的搭建,提升员工服务体验,打造有温度、有归属感的工作环境。
6、国际化合作优势。公司致力于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长期以来与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持续展开深度合作。公司与行业巨头德国博世公司于1984年开始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不断拓展新业务领域合作,双方合作模式已成为行业典范。同时,公司与美国奥特凯姆公司、德国施密特公司等建有合资公司,在高端精密制造领域合作紧密。通过与欧美有名的公司的长期合作,公司培养了一批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标准的中高层管理及技术人员,掌握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发工艺设计、质量管控、生产管理能力,促进了公司的业务良好发展,推动了国际化业务和市场开拓。
7、优秀的企业文化。公司以“品智驱动生活更美好”为使命,以“百年威孚汽车核心零部件工业专家”为愿景,践行“专注、创新、担当、融合”的核心价值观,以“做实事、敢作为、善合作、勇争先”为企业精神。公司打造“品智”文化体系,“品”与“智”为公司的文化双擎,体现对初心的坚守、对未来的追求。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公司持续卓越经营,成长为让人信服、受人尊重的工业专家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发挥积极作用。
2023年是威孚创业65周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及汽车行业竞争压力,公司紧扣“十四五”发展目标,落实“瞄准战略目标、勠力经营提升、倾心新业培育”年度工作方针,全体员工勠力同心,顶住压力,持续提升运营质量,确保公司平稳运行。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93亿元,同比下降 12.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37亿元,同比增长1446.28%;总资产为 280.81亿元,同比下降 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 193.99亿元,同比增长9.62%。
核心业务商品市场份额保持优势:燃油系统产品方面,共轨泵全年销量超145万台,稳中有升;VE分配泵全年销量近 39万台;受益出口市场增长,机械泵全年销量近17万台,继续保持增长。后处理系统产品方面:汽油净化器在混动乘用车市场表现突出,全年销量近280万套,同比增长近30%;柴油净化器全年销量超26万套,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稳步提升,在部分非道路市场重点客户占有率超50%;天然气净化器全年销量超 6万套,同比增长超 1.5倍。进气系统产品方面,四缸柴油增压器全年销量近58万台,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的行业地位;汽油增压器实现多个国内头部乘用车客户项目量产,全年销量超26万台,持续保持增长;六缸增压器获取多个国内重点客户柴油及代用燃料项目。
新业务市场开拓取得积极成效:公司2022年并购的VH国内外业务推进顺利,真空泵和电子油泵产品业务均有积极进展,特别电子油泵产品已获取多个国内外头部乘用车和商用车客户定点项目并已实现批产。电驱核心零件业务量保持高增长,其中电机轴产品全年销量近140万件,同比增长近 1.5倍。氢燃料电池业务全球三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业务量保持稳步增长。4D成像雷达产品与 KargoBot、Arbe达成战略合作,完成样件交付及路测;与山西安数智能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在智慧矿山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同时与多个主机厂客户开展测试验证工作。
高效清洁内燃动力产品:完成GP项目2000bar产品的B样品性能试验以及多款客户发动机试验;完成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喷射系统关键部件产品的发动机性能试验;启动代用燃料缸内高压直喷技术预研和氢内燃机喷射技术试验研究,获取重点客户开发项目;完成CB6-25两缸高压泵开发并批量生产供货;完成VP系统非道路四阶段产品升级;完成混动高效汽油增压器平台B样品开发,实现重点客户汽油机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批产;完成六缸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增压器第二代平台产品重点客户项目获取及批产供货;完成重型、轻型车用及非道路四阶段柴油净化器D样品开发,实现多个客户项目批产。
绿色氢能与智能电动产品: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方面,完成110万片/年膜电极国内产能建设及试生产;完成金属双极板国内一期产能建设及试生产;完成高压氢气子系统瓶口阀、减压阀的功能测试;低压氢气子系统氢喷射器、隔离阀稳定供货;排气阀和电动增压器开始小批供货。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实现首台套百千瓦级PEM电解水制氢系统装备集成和示范运行。热管理方面,电驱用电子油泵实现批量供货;电堆用电子节温器实现小批供货;中功率电堆用电子水泵完成C样品开发。在态势感知方面,完成舱内雷达产线的建设验收;完成角雷达原型样机设计和试制;完成道闸雷达B样品设计及客户交样;完成4D成像前向雷达B样设计验证及降本方案设计。
战略规划方面:完成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期回顾评估;结合雷达、PEM电解水制氢、热管理、液压等业务推进,动态研究和制定相关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完成惠山智能产业园、氢能产业园等规划工作,推进涂层能力、智能制造等课题研究。投资合作方面:重点推进雷达业务产业化进程,启动独立化运营工作,同时积极寻求与战略伙伴合作;加速推进座椅业务投资合作,顺利拓展乘用车客户市场,推进座椅业务规模化发展;持续推进后处理催化剂及新材料业务与现有战略伙伴的进一步合作,通过新合作平台向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延伸;积极寻求PEM电解水制氢、高压储氢等新业务领域的战略合作,深化轮毂电机业务投资合作。同时加强车联天下、威孚精机等参股企业的投后管理及进一步的战略行动研究。
核心业务产品质量水平稳中有升,部分产品零公里故障小于10PPM;常态化分层开展工序全要素在关键工序的全覆盖和质量改进回头看现场验证;推进计量管理标准化的全面推广和系统应用;持续推进制造系统信息化建设,获评无锡市首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EHS 信息监管平台与安全生产智能可视化运营中心融合上线;启动能源管理平台项目建设,顺利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复审。研发大楼、103地块项目有序推进,氢能产业园完成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启动采购平台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能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广实施与系统模块标准化建设,完成部分标准化模块的试点推广上线,完成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试点推广上线;推进数据服务与分析项目,持续完善各业务板块的数据管理建设,挖掘数据价值。探索创新技术本地化应用,全面建成威孚工业互联网平台。
强化经营监控分析,严肃经营纠偏闭环,融合推进经营计划与预算一体化编制。挖掘技术降本,细化品类管理策略,建立电子品类采购渠道,提高采购专业化程度,融合新业务规划;进一步加强慢流动存货分析及处置,对排产评审和预警,对长周期物料重点管控。持续推进智慧财务的构建工作,优化智能报表和管理驾驶舱,上线获利能力分析系统,推动产品成本优化改进;上线采购支出类合同管理系统,提升合同管理流程效能。开展内部控制专项检查,识别问题,跟踪落实整改闭环;组织相关制度、流程的再学习宣贯,提升全员风控意识,持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整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员效率效能;重点推进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及战略新兴业务人才配置,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探索海外人才交换及培养模式,制定保障机制,推进国际化人才梯队建设。
基于“百年威孚 汽车核心零部件工业专家”的企业愿景,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继续秉承“国际化、自主化、多维化”的战略方针,加速推进“优化和提升现有核心业务,突破和卡位战略新兴业务”的“双擎驱动”战略,形成“节能减排”、“绿色氢能”、“智能电动”、“其他核心零部件”四大板块全面发展的新战略格局,努力实现规模再翻番,盈利高水平的战略目标。
(一)节能减排作为公司现有核心业务板块,包含高压燃喷系统、后处理系统、涡轮增压三大业务领域,定位新增量,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升级,保持行业头部地位,维持业务有机增长。在低碳节能大趋势下,紧抓排放法规升级的战略机遇,加快拓展普通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相关产品市场,加强与合资品牌及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开发聚焦高效、节能(含插电式混合动力)、清洁替代燃料(天然气、甲醇、氢气等)的燃喷、后处理和涡轮增压等,增强关键技术产品研发能力,提升正向工程能力和系统集成、应用开发能力;巩固和提升过程运营能力,提高成本和质量控制能力。
(二)绿色氢能是公司业务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聚焦于氢能产业链中上游的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业务,构建核心竞争力,积极寻求产业合作,实现业务规模化增长。
1、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业务,将基于当前已获取和构建的电堆核心材料(膜电极、石墨双极板、金属双极板)、BOP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能力,加速组织规划建立及运行,推进全球三大基地建设,实现小规模化市场应用。
①增强全球工程能力。积极推进亚太、欧洲、北美工程中心建设,加强投入,持续提升工程技术水平,特别是产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快速实现客户市场项目的批产。
②拓展全球商务功能。加快推进亚太、欧洲、北美商务中心能力建设,加强全球化市场和运营的规划及协同,实现各中心及业务板块间的战略资源共享和市场高效协同拓展,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客户,持续深化与战略伙伴、战略客户及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推进市场规模化应用。
③提升全球制造能力。加快推进亚太、欧洲、北美制造中心能力建设,2021-2025年期间,实现全球产能膜电极800万片,石墨双极板900万片,金属双极板400万片及BOP关键零部件10万件的小规模批产能力;其中亚太(中国)实现产能膜电极400万片,石墨双极板500万片,金属双极板200万片及BOP关键零部件10万件。
④加强战略协同和资源整合。基于氢能事业部平台,加强全球业务战略协同和资源整合。特别就亚太基地建设方面,将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相关业务进行整合,加强与各战略伙伴的合作,成立威孚氢隆合资公司,面向中国为主的亚太市场,进行产品的应用开发、供应链、制造、销售及服务等。
2、可再生能源制氢业务,将基于公司目前膜电极、石墨/金属双极板等核心部件技术,以及PEM电解水电堆研发、测试和验证能力,重点培育孵化PEM电解水制氢系统装备技术,实现产品市场应用。
①着力实施好示范线项目。完成PEM电解水制氢示范线一期、二期建设,获取电解水制氢整体方案设计、实施服务能力。
②积极获取关键技术能力。寻求外部技术与产业投资合作机会,加快自主研发,构建电堆、系统装备设计、开发和集成等关键技术能力。形成并孵化一批细分领域(生产用氢领域)的小功率系统装备产品,开发适用于储能和加氢站的大功率系统装备技术和产品。
③拓展市场应用项目。大力拓展客户市场,力争实现小功率系统装备应用形成小批量市场应用,积极参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接洽国内行业头部企业,探索合作机会。
(三)智能电动板块聚焦电驱系统核心零部件、热管理系统及核心零部件、智能感知核心模组、舱内核心零部件四大业务领域,构建市场、技术和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转型发展和规模化增长。
1、电驱系统核心零部件业务基于对汽车核心零部件系统研发的理解能力和高端智能制造能力,拓展电驱核心零件业务,推进市场规模化,以及公司对轮毂电机前瞻技术的超前布局,全方面进行培育孵化,实现产品市场应用。
①电驱核心零件以电机轴、水套、端盖等为切入点,扩展至其他核心零件,丰富产品图谱,形成关键产品的供应能力;基于与国内知名电驱企业合作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突破关键新能源车企客户,尤其是高端新势力,建立深度战略合作,推进战略客户多元发展。
②加快轮毂电机的产品技术优化,实现向乘用车场景渗透,推进总成装配产能建设,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2、热管理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业务,以电子油泵为切入点,依托公司集团化技术、市场和制造的平台优势,全力推进集成化泵类、阀类、热交换器等关键部件以及热管理系统战略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并进一步积极寻求在储能等其他应用场景的发展。
①实现高端客户突破,客户深度战略合作。利用公司收购的VH海外技术和产品积累,积极渗透国内和欧洲成熟的主流高端客户,完成技术验证,形成首批产品供应;积极开拓自研电驱/热管理系统的OEM、电驱系统集成商等全球客户资源,聚合渠道资源整合能力,突破重点战略客户。
②协同全球研发同步,积极拓展产品业务。推进全球资源规划布局,构建全球同步研发能力,实现全球同步研发协同,进一步扩充产品系列,积极开展热管理系统级方案核心零部件开发和供应能力,拓展集成化泵类、阀类、热交换器等产品。
③提升全球批产供应能力。强化欧洲、中国等全球供应链体系能力建设,整合公司智能制造基因,实现规模化生产供应能力。
智能感知核心模组业务,公司战略性聚焦毫米波雷达,提供定制化雷达模组产品、感知解决方案,从基础场景进行切入,培育能力,同时瞄准自动驾驶高端应用市场。
①构建核心能力,实现商业化突破。构建具备行业竞争力的市场化独立业务运营团队,完成3D/4D产品平台开发、测试和产线建设,实现商业化突破,同时寻求拓展投资并购和战略伙伴深度合作机会。
②聚焦细分市场及产业规模提升。聚焦干线物流等细分场景,整合资源,以本地化服务能力为核心,构建大规模产业化能力,并通过与战略伙伴的合作资源整合和加持,提升商业化能力,形成商业化运作的独立业务事业单元。
③主场景转化,形成系统方案能力。细分场景累积的资源向主场景转化,建立雷达和域控组合的系统供货能力,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客户组合,并完善数据闭环积累,具备多传感器融合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舱内核心零部件业务,其中汽车座椅率先进入中高端商用车市场,形成以高性能、高品质、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加速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并向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延伸;建立座椅产品体系化设计、测试能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向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匹配智能座舱场景需求。同时,公司将借助与智能座舱伙伴的合作,介入基于域控制技术智能座舱业务领域,努力寻求和拓展智能座舱相关的业务机会。
(四)其他核心零部件板块,公司将继续推进液压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制动系统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后市场及贸易等业务转型升级,并积极探索布局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方向的前沿技术与市场,实现业务量的提升。其中,液压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业务作为公司主要战略发展方向,通过与博世力士乐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拓展行走液压和工业液压市场。同时,整合双方全价值链过程战略资源,持续打造更具成本优势、更优性能、更快响应速度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推进液压系统及核心零部件战略业务布局和发展。
公司将继续深化战略引领下的经营计划、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实施差异化的管控治理,高效板块间的业务协同,加速战略核心人才培养,综合提升战略转型期的经营管理能力,适应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需要。
推进十四五规划的实施,重点落实好中期评估的若干改进意见;推进液压、热管理等新布局业务方向的深入规划,谋求公司新战略发展机会;围绕雷达、汽车座椅、储氢等潜在战略业务,跟进做好战略规划并实施。推进态势感知业务独立化运营的项目落地,加速座椅业务战略伙伴投资合作落地,推进座椅业务新阶段的投资和发展;推进高压储氢等重要潜在战略业务的投资合作,继续跟进车联天下、威孚精机等项目投后合作和战略投资行动。
在燃油喷射系统方面,确保共轨泵订单交付,确保VE泵市场占有率,持续深挖增量市场,保障机械泵出口及特殊市场供货;推进GP产品在重点客户项目供货。在后处理系统方面,推进混动乘用车、天然气商用车和皮卡、非道路等市场业务拓展,完成项目迭代延续和新项目批产。在进气系统方面,稳步提升四缸汽油增压器现有客户市场占有率,加速新客户混动项目开拓。聚焦四缸可变喷嘴涡轮、特种系列柴油增压器项目拓展;加快推进六缸增压器多个重点客户项目批产,进一步拓展代用燃料市场。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巩固并扩大海外市场,瞄准国内市场机遇,提前储备售后产品,积极开拓大车队业务,寻求新增长点。
加速新业务新客户新项目获取。电机轴、水套等电驱零部件产品,确保现有客户保质量交付,持续提升市场份额;电子油泵产品获取头部乘用车客户项目高份额,加速拓展新客户新项目;轮毂电机产品继续寻求国内客户合作机会并获取示范项目;膜电极、石墨双极板、金属双极板、BOP部件等燃料电池零部件产品完成重点客户项目批产,并积极寻求新项目机会;实现道闸雷达和舱内雷达项目供货,完成多个客户项目技术验证及产品交付、4D雷达目标列表客户端验证等工作;汽车座椅产品获取乘用车客户项目。
高效内燃动力产品,完成GP系统2000bar升级平台的开发,并完成头部客户的发动机试验,实现小批供货;完成双燃料喷射器项目C样品开发;完成甲醇缸内高压喷射系统油泵台标准耐久验证和发动机性能验证;进行氢内燃机喷射器低压直喷技术预研;完成CB6-25单缸高压泵批量供货放行。加速推进后处理混动排气系统应用,拓展出口项目,加速非道路低成本技术路线类项目、国七后处理以及替代燃料后处理系统的预研。重点推进四缸增压器四阶段油耗和混动等技术路线项目的获取及开发,加强高效内燃机六缸增压器产品开发,聚焦替代燃料增压器产品的优化提升及重点客户项目的获取与批产。
在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方面,跟进客户,同步规划,开发高性能催化剂,完成第二代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完成高压阀、氢循环泵B样品开发;完成二代低压阀平台验证;完成空压机核心部件空气轴承的可靠性验证。在热管理系统方面,获取节温器、电子水泵新客户项目并实现批产;完成120瓦及200瓦电子油泵产品开发。在PEM电解水制氢方面,完成百千瓦级制氢系统工业生产示范应用,启动兆瓦级电解槽平台研究。在态势感知方面,完成舱内雷达客户项目定点;完成道闸雷达产品测试并小批交付;完成3D角雷达B样品开发;完成矿用雷达煤安认证和应用落地;完成4D成像前向雷达新客户的项目定点和小批交付。
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架构、质量手册和外审改进经验管理;推广特殊特性筛选方法和质量阀门评审机制的应用;结合分层过程审核、Q11和工序全要素管理和评估,持续提升过程符合性。持续推进精益生产管理,深化系统及车间持续改进,落实工费精细化分析管理。持续提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研发和应用能力,加速推进公司智能制造蓝图全面实施;试点制造大数据应用场景,建立工业机理业务模型,挖掘数据价值。研发大楼项目、103地块六期厂房建设项目按期交付,完成氢能源产业园初步设计;完成能源管理平台试点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办公。对标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优化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合规管控、特种设备合规管控,完善突发环境事故隐患排查。强化网格化管理,依托 EHS信息化监管平台和现场分层管控,实现分层级责任落实,管控常态化、精细化。
全面推进事业部组织职能、授权、制度流程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经营计划与预算深度融合,强化经营监控分析及组织绩效管理,推进项目管理平台化建设。持续加强税收风险应对能力;优化资金峰谷值预测,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落实重点客户及产品盈利能力优化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统筹推进供应商管理平台建设,加强技术降本项目的投入,重点提升新能源采购件供应商质量水平和交付能力;聚焦供应商寻源、培育、帮扶、退出管理,聚焦慢流动产生、监控及处置,加强订单评审、物料风险评估及长期呆滞物料的处置能力。推进数字化业务转型,实现供应商管理平台上线;推广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化模块应用,持续建设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经营场景应用。开展知识理念分享,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专项内控检查及业务单元的内控自查工作;重点开展境内子公司章程法律修订工作,做好重大项目与业务的法律服务。加强重点项目技术人才及核心高层次人才引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推进人员结构调整,优化核心业务人才布局;加强国际化人才能力建设,制定海外人才选拔标准及培养计划;推进“三航一匠”关键职能和关键业务岗位专项能力建设;全面策划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深化新业务激励模式,优化员工绩效体系。
当前宏观经济、市场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汽车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若汽车行业需求下降,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和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时刻关注宏观经济及行业发展动向,巩固现存业务市场地位,积极拓展新业务,努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随着公司国际化布局加快,战略新经营事物的规模的继续扩展,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管理跨度较大,存在潜在经营管理与投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提升优化内部管理,完善流程,进一步规范管理,控制经营风险;加强国际化业务管控,加快国际人才队伍建设,满足企业战略发展需要。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各等级的钢材、铝、贵金属等,其价格的持续上涨会给公司带来成本上升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努力提高市场预测能力、提前规划产能,合理控制原材料库存等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同时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通过成本管控措施和产品价格调整转移部分风险,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公司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货币资金、结构性存款、应收款项、权益工具投资、打理财产的产品、借款、应付款项等。在经营过程中,公司面临的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最重要的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应对措施:确认和分析本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建立适当的风险承受底线并进行风险管理,及时对各种风险做监督,确保将风险控制在限定范围内,将风险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水平,使股东和其他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